19:14PM。城东一条经常堵车的主干大马路。我耳朵里塞两颗耳机,脚下飞快地骑着自行车,和无数繁忙的公交车赛跑。前面是一段下坡路,我摘下耳机,想听听风在耳边呼呼作响。车站好几个人等车等的不耐烦,站到马路上拼命伸脖子,齐刷刷的一个方向。我绕开他们,这时只听得刺耳的刹车声,扭头一看,呵,好家伙,差点叫那辆大公共给撞了。我继续前进,那公共汽车司机却不死心,慢慢地在我旁边开着,忽然打开上乘客的车门,那位不让须眉的女司机冲我破口大骂,用地道的粗话问候我全家,最后还说“你不想死人家还想死那!”看来她是真气着了,连话都说反了。我一直忍着笑,等车扬长而去,我终于哈哈狂笑了一通,城市上空一轮明月,我想自己是不是要变成人狼了。然后又把“不一定”重新塞进耳朵,继续骑我的破自行车,却忘了要去的方向……
从最早的“幻水梦天”提供的《红旗》《阿拉伯的冬天》两个rm试听,到后来的wma全专辑试听,再到现在的CD盘,《一举两得》里面好些乐曲都已耳熟能详了。记得当初听北京的朋友描述看“不一定”现场的情景,令我无限向往。据说那应该是在一个情调优雅的酒吧里,幻红霓绿影影绰绰,餐具酒杯交错,人们低声窃语,吃饱了喝足了,现在请允许一帮音乐老手来娱乐你们。窦迷们请别把注意力太集中在窦唯身上,这不是“窦唯11重奏乐团”,这帮家伙管自己叫“不一定”,就是说今天老张得空老张上,明天老刘得空那老刘上,没个准儿;他们玩的音乐也是没个准儿,眼下听着是爵士味儿比较浓,但它也不是纯粹的爵士,它不是简单的几件乐器在台上一吹一捧同时互相炫耀技巧,它的低音部也不用超低音大提琴(superbass),它就用摇滚的电贝司,它的鼓也不是爵士式的玩法,它是窦唯的自由发挥式鼓,敲到哪儿算哪儿;听专辑的disc2则又带比较时尚的电子味和摇滚味,好几首曲子都是作为电影《花眼》(2001)的配乐,一听您可能就会想起那胖子拼命追女友坐的公共汽车的镜头……看官就请继续聊您的、喝您的,哥几个在台上轻松随意地用乐器侃,给您制造一舒适气氛,不碍您的事儿,碰巧听到哪段觉着好您就喝个彩。
只听得小号手文智涌一上来就象清凉的冰啤酒,缓缓倒入您杯子里,咝咝儿冒着泡沫,“哥们,告诉你一个好玩儿的事儿……”加弱音器的小号仿佛是城市夜生活的专用配音,您是否想起了罗伯特·迪尼路和茱迪·福斯特主演的《计程车司机》,没看过不打紧,您只消想象一下在深夜坐车穿行在寂静无人的大街上,迎面吹来的凉风带着疲倦和暧昧的味道,你半闭眼尚留一条细缝,在恍惚中只见路边的灯影霓虹在速度的作用下象过度暴光似的连成一道道弯曲流动的长长的彩色的光线……再听小虎的贝司紧跟着窦唯的鼓的节奏摇摇晃晃,“是么,接着往下说……”张荐的键盘也迷离恍惚地凑上来侧耳聆听,文智涌的细腻的小号开始涓流不息地一会儿呜呜咽咽一会儿洋洋得意,您那也甭管他在“说”什么;旁边哥几个很默契地有一搭没一搭跟他和应着……黑哥(刘效松)开腔了:“Hello / 我是一个绝望的六个孩子的父亲 / 我的妻子她抛弃了我 / 几星期来我病倒在床上,困苦不堪,一筹莫展,被世界所抛弃……哎,这绝望的绝字儿怎么写啊?”旁边的鼓轻声儿嗒嗒嗒象是饶有兴致地期待他讲下去,而小号则善解人意地跟他一唱一和,结果黑哥象是喝高了,越唱到后面越得意了,都忘了他开始的悲苦劲儿了,“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呀……多么蓝的天那!融化的蓝天那……”
这两盘专辑都是在酒吧里的现场录音,如果您跟我一样不大懂爵士没关系,如果您对参与的乐手都不熟悉那也没关系,一手端一杯茶,另一手捧一份报纸或杂志,往椅背舒坦地那么一靠,双眼半盍,或者还可以架起二郎腿,让脚丫子跟着音乐晃啊晃,是不是觉得很惬意呢?只听得那音乐自顾自地玩到哪出算哪出,即兴发挥应该是“音乐人”的最高境界,这不光要技术上得去,还得有个人的音乐敏感和魅力在里头,这大概就是常见的交响乐团首席演奏家跟旁边众伴奏乐手的差别。就拿小号手文智涌来说,他是中央音乐学院科班出身,曾在北京交响乐团任小号演奏,后任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小号首席,1993年考入维也纳青年爱乐乐团并任小号首席;其后还参加左手、刘元等爵士乐队,其接触的音乐风格多种多样,演出经验丰富。“不一定”其他成员也都是国内一流的职业乐手:龙隆曾是鲍家街43号的吉他手;岳浩昆曾是指南针乐队、野孩子乐队的贝司手;陈小虎曾是做梦乐队的成员;刘效松曾是呼吸乐队、崔健乐队的鼓手、打击乐手;张荐曾是子曰乐队、FM3的键盘手……这样的阵容可谓是“全明星”了吧。
但这也不是“1+1=2”那么简单,台上的“玩家”们不光要各自出彩,还讲究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套句恶俗的话就是“互相碰撞擦出火花”。你听《国家地理杂志》,开头吉他、键盘、鼓点都是窃窃私语酝酿情绪,然后窦唯的鼓象敲着bongo的土著似的翩翩舞了起来,给了大家一个动机,哥几个都跃跃地情绪高涨起来,吉他如源源不断的流水蜿蜒行走;颇有cool jazz味道的原声小号偶尔搭讪两句,有时还象婴儿那样低声啼哭;键盘一边象星空闪烁下的海水一浪又一浪地温柔拍岸,另一边又象夏夜的虫鸣,然后小号又站在了跟前,“哦~~~多清凉~~~”一大段抒情;接着又缓下来,把风头让给张荐,那键盘模仿着一种过时的电子琴音色,象小飞虫在跳舞;过一会儿一直在旁边絮絮叨叨的吉他又冒上来了;鼓也随之越舞越欢……你可以想象哥几个在台上的情状,一个眼神的交换,一个会心的微笑,以及从音乐表演中所得到的快慰满足之神情,很多微妙的交流在现场中可以清楚看到,所以俺总向往去看现场。
还记得2001年12月底听说“不一定”会在欢乐谷演出,于是专程赶去深圳看,但因为办边防证晚了去到已是26号,晚上逛遍了欢乐谷都找不到窦唯们的身影,还不死心继续到传说中窦唯曾出没的本色酒吧和根据地酒吧转悠,结果还是一无所获,失望得我在离开的时候发誓以后再也不来这城市了。不过后来北京的朋友寄来了“不一定-平安夜·深圳夜”的现场录音,让我大呼过瘾,尤其是disc1里长达10分钟的第二首曲子,气氛那叫一个热烈,小号上来就一串颤音,然后煽风点火,鼓一直在摇头晃脑地给劲,加了哇音器的吉他唧唧歪歪得意忘形,无数凌乱吵杂的从电影上、酒吧里或是交通工具上的采样拼贴,不知道哪位大仙带着一串串回音说着:“鼓手窦唯,贝司陈小虎,吉他龙隆,打击岳浩昆,小号文智涌,键盘(张荐)……”不知道“不一定”这帮人现在又在玩什么,要是打听到他们要演出的话,别说深圳了,哪怕在东北那么远我也要去看现场!
喽喂 (krazy)
2003年5月中